凝暮黄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bixig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胡常平此次去登莱不久,就满载着一船的物品浩浩荡荡的回来,胡常平也是不虚此行,买齐了严亦飞所要的所有东西。
此行他跑了很多地方,他向严亦飞汇报此行经历时,向严亦飞抱怨了物价比往日贵了一些,看来小冰河时代的初步影响已经显现了。
胡常平此次一共带了九千两银子,其中大部分用买粮了,由于粮价上涨,往日一两银子买两石米的情况已经不负存在,
不过好在此时的物价还没有向崇祯末年那样的离谱。
胡常平此去共花了八千两银子买了九千多石粮食。
其中的三千石将用此次春耕的种子。
按照明末的农耕技术和此时新开垦出的土地的肥力估计,到秋收时,能收获十倍于种子的粮食,就已经不错了。
其余的六千多石粮食,将用石城岛军民秋季收获之前的口粮,算上此时石城岛上还剩余的库存粮食,估计省一省还是肯定顶到秋收的。
此外,在天启年间,买了一头小猪仔只
要银六钱,胡常平买了二百头,又买了几头可产仔的老母猪,一头要银钱十两,买猪一项又花了一百五十两银子。
此外胡常平又花了八百两银子,买了八万斤的铁,用以铸炮以及鸟铳。
此外又买了加上购买鸡鸭苗等,此次他带出去的银子又花光了。
面对银钱的短缺,严亦飞在心中暗想:看来自己的向日本兜售假钱的计划要加速执行了。
不
过猪仔,鸡、鸭苗等买齐后,石城岛上这个畜场便也开始正式运转。
严亦飞让刘杰宗选用了一批妇女和一些老弱男子,甚至是一些有劳动能力的半大孩童去放鸭、养猪、种菜。
他们的月粮工钱同样也是由堡内支付,这让这些得到工的石城岛百姓们都很高兴,他们又多了一条补贴家用的路子,让家人可以过得更好的生活。
……
天启二年三月初三日,这一天也是后世的清明节。
而清明节在这个时代又称踏青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、扫墓节、鬼节、冥节、死人节等。
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、十月初一的寒衣节(原为十月十五下元节),合称“三冥节”
,并称古代中国三大“鬼节”
。
它还与春节、端午、中秋节,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。
清明节起源于传统的“二十四节气”
中的“清明”
。
在明代的清明节习俗,又融纳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上巳节、寒食节等若干节日元素。
节日活动主要有赐新火、扫墓、踏青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斗鸡、插柳等等。在这一天,严亦飞带领石城岛的战兵和一些民众,到墓地祭奠了在龙川之战阵亡的士兵。
石城军的祭奠仪式,经严亦飞与刘杰宗等人的研究,已经形成了定制,石城军的各级军官和民政系统的管理人员都要主持或者参加活动。
祭奠过程简单而肃穆,不过严亦飞采用后世军队列队鸣枪
礼取代了传统的放鞭炮,使得葬礼更加具有军队的特点。
严亦飞在石城堡外的墓地旁边,修建了一座名为忠义祠的祠堂,专门用来祭拜阵亡的将士。
这祠堂不大,不过里面摆满了这次龙川之战阵亡士兵的灵牌,里面香火烟气萦绕,严亦飞指派了一些年老干不动重活的百姓,每日在墓地和忠烈祠打扫,供奉日常的香火,使得忠义祠的香火终日不能断绝。
虽然已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,但是仍有一些阵亡将士的家属每日在里面祭拜,祠堂里总是哭声不断。
这次龙川之战石城军总共阵亡五十多人,其实这是一个不小的伤亡数字,占了石城军总人数的一成。
其中尤其尤其以长枪兵的伤亡居多,他们在战中尤其英勇,斩杀最多,伤亡也最多。
此外,在此次的伤员中,因为伤重或是致残,不能继续服役的还有十多人,这些伤兵虽然不能继续加入军队服役,不过严亦飞认为,这些人是一笔宝贵的资源。
对于他们,严亦飞的安排是,其中一部分军事素质过硬的,将培训后转任教官,对石城军日后的新兵进行军训。
另外的一部分将进入石城岛的民政体系,担任管理职务,毕竟刘杰宗已经向严亦飞抱怨了好多次人手不足的问题了。
而严亦飞也坚定的想要加强对基层的控制力度。
严亦飞认为,这些伤兵有纪律,服从性强,再经过参加识字的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